《合-生》 原作 8版
材料:青铜着色。
尺寸:164×40×30CM(厘米)
创作年代:2011年
制作方法: 青铜铸造 化学着色
《合-生》为人体于植物的共生为题材,体现人和⾃自然不可分割的精神,是“天人合一”的外化表现。
合-生
Category: 曹云
Description
Additional information
分类 | 雕塑 |
---|---|
颜色 | 白色 |
尺寸 | 150cm-200cm |
形状 | 其他形状 |
材质 | 青铜 |
题材 | 人物 |
风格 | 写实 |
Related products
灰影
《灰影》 原作 8版 尺寸:100×100×37CM(厘米) 创作年代:2013年 材料: 青铜铸造 化学着色 《灰影》 小稿 编号:99版 尺寸:22×16×12(厘米) 材料: 青铜铸造 化学着色 《灰影》是作者创作的 《马系列》中最独特的一只,以一匹刚出生的小马驹为对象,表现新生命奋力站起来的时刻,以马喻人,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创作刚刚起步的自我激励和对艺术未来的向往。
梓骁
《梓骁》 编号:50版 尺寸:40×12×32CM(厘米) 材料: 青铜铸造 化学着色 《梓骁》为一匹白色的骏马,身材匀称,姿态恬静,曹云创作马,却不把马当成人类的工具,而是以平等的天人合一之心来看待一个生灵,做马但表现的是她本人的精神状态,没有草原,也能在自己的领域成为一匹黑马,这正是她想通过马题材来告示的精神。
什伐赤
《什伐赤》 编号:50版 尺寸:40×43×16CM(厘米) 材料: 青铜铸造 化学着色 《什伐赤》唐昭陵六骏之一,取名为唐太宗坐骑之名,什伐赤身中五箭仍旧在战场飞奔,助太宗一统天下。曹云将其创作为一匹威严而立,仰头长啸的马,凸显什伐赤的桀骜不驯。她不把马当成人类的工具,而是以平等的天人合一之心来看待一个生灵,做马但表现的是她本人的精神状态,没有草原,也能在自己的领域成为⼀匹黑马,这正是她想通过马题材来告示的精神。
拳毛騧
《拳毛騧》 编号:50版 尺寸:47×30×12CM(厘米) 材料: 青铜铸造 化学着色 《拳毛騧》唐昭陵六骏之一,取名为唐太宗坐骑之名,李世民给它题的赞语是:“月精按辔,天驷横行。孤矢载戢,氛埃廓清。”把它比作神马。拳毛騧是一匹旋毛独特神马,曹云将其创作为一匹头颈蜷曲 形同其名的马,造型上借鉴了古代和抽象雕塑的处理方式,更注重整体造型的概括和夸张。她不把马当成人类的工具,而是以平等的天人合一之心来看待一个生灵,做马但表现的是她本人的精神状态,没有 草原,也能在自己的领域成为⼀匹黑马,这正是她想通过马题材来告示的精神。
青骓 (50版/99版)
《青骓》 编号:50版本 尺寸:44×10×27CM(厘米) 材料: 青铜铸造 化学着色 《青骓》小稿 编号:99版 尺寸:22×15×6(厘米) 材料: 青铜铸造 化学着色 《青骓》唐昭陵六骏之一,据考为来自西方“大秦”国之宝马。曹云将其创作为一匹伸项前探的马,在造型上突破传统对于青骓的描述,将宝马的表现得更为有个性。她不把马当成人类的工具,而是以平等的天人合一之心来看待⼀个生灵,做马但表现的是她本人的精神状态,没有草原,也能在自己的领域成为一匹黑马,这正是她想通过马题材来告示的精神。
合-护
《合-护》 原作 8版 材料:玻璃钢、木 (收藏请定制青铜铸造) 尺寸:110×40×40CM(厘米) 创作年年代:2011年 制作方法: 青铜铸造 化学着色 《合系列》通过动物、人物和植物的结合,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,将自然和梦境同构。表现出自然之本的质朴纯真和人性之本的宁静悠远。旨在传达和揭示“天人合一”的精神追求与生命衍生的真正意义。 中空的解读:1.取景空的抽象表达,更好的与环境融合。 2.中国哲学的空,观空亦空,空无所空。古法自然,从大自然中汲取了树枝材料与人造物的结合,在此过程中体会空灵之感。3.自我掏空,每次创作都是新的开始,只有空才能有新的填充和可能性,自我放空于身心之益就如艺术一般。
见山
《见山》 原作 8版 材质: 青铜、不锈钢 尺寸:150×30×25cm (厘米) 年代 :2018 《见山》小号 编号:50版 材料: 青铜铸造 化学着色 尺寸:60×12×10cm(厘米) 见山是山,见山不是山,见山还是山。东方写实雕塑语言的研究是作者一直在探寻的方向,将绘画性融入雕塑是这件作品的尝试,山体同时也是一件倒流香的香炉,古意中透漏着回归自然的心境,返璞归真,语不可言。
合-禅
《合-禅》 原作 8个版,北京观唐艺术园 材料:青铜着色。 尺寸:140×75×45CM(厘米) 创作年代:2011年 制作方法: 青铜铸造 化学着色 《合系列》通过动物、人物和植物的结合,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,将自然和梦境同构。表现出自然之本的质朴纯真和人性之本的宁静悠远。旨在传达和揭示“天人合一”的精神追求与生命衍生的真正意义。 中空的解读:1.取景空的抽象表达,更好的与环境融合。 2.中国哲学的空,观空亦空,空无所空。古法自然,从大自然中汲取了树枝材料与人造物的结合,在此过程中体会空灵之感。3.自我掏空,每次创作都是新的开始,只有空才能有新的填充和可能性,自我放空于身心之益就如艺术一般。